- 陈芳芳;胡龙;刘影;徐运军;
目的探讨MRI对胎儿侧脑室扩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抽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在我院行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后诊断为至少一侧侧脑室扩张的11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侧脑室扩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组为轻度(10.1~12.0 mm),B组为中度(12.1~15.0mm),C组为重度(>15.0mm),并根据双侧脑室扩张差异是否大于2mm,分为对称性及非对称性扩张,对其磁共振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各组合并中枢系统病变的差异情况。结果 A、B、C 3组中非对称性侧脑室扩张数量均高于对称性侧脑室扩张。A、B、C 3组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5%、21%及49%,A组与C组、B组与C组在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性侧脑室扩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比例(39%)高于非对称组(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并且A组与C组在对称性侧脑室扩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对称脑室扩张组中另一侧侧脑室宽度均小于10.0mm。B组非对称脑室扩张组中另一侧侧脑室宽度在小于10.0 mm及10.1~12.0 mm范围内,两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例相仿,分别为18%、17%。C组中非对称脑室扩张组中另一侧侧脑室宽度在12.0~15.0 mm范围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比例较高(75%)。结论 MRI对胎儿侧脑室扩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重度对称性侧脑室扩张的胎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018年12期 v.9;No.78 88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4 ] - 党珊;朱佳;李强;陈静;刘艳;陈佳杰;李璇;李玮;王玮;
目的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使用障碍及其造成的精神障碍危害严重,但其潜在神经机制仍不明确,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MA使用障碍者脑灰质体积变化特征及其与MA所致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脑结构变化角度揭示MA所致精神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20例MA使用障碍者(MA组)与21名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被试(healthy controls,HC)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90,SCL-90)进行精神症状评分,3.0 T磁共振设备用于脑结构影像数据的采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MA组与HC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分析脑灰质体积与SCL-90各精神症状评分、吸毒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HC组相比,MA组右侧小脑半球、左侧额中回、右侧丘脑、右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减少,小脑蚓部、右侧枕下回、左侧枕中回、左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增加(P<0.01,AlphaSim校正)。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日吸烟量及吸烟时长后,右侧丘脑灰质体积与每次吸毒量呈负相关关系(r=-0.528,P=0.036),小脑蚓部灰质体积与SCL-90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0.508,P=0.045),左侧辅助运动区体积与躯体化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0.516,P=0.041);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后,两组间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SCL-90各项精神症状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A使用障碍者脑灰质结构出现异常且与每次吸毒量、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及躯体化症状有关,表明其脑灰质结构改变不仅与吸毒剂量有关,同时也可能是精神病症状发生的神经机制之一,有望为MA使用障碍及其精神病症状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2018年12期 v.9;No.78 886-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8 ] - 耿文;姜亮;陈慧铀;许权;谢光辉;殷信道;周俊山;张颖冬;
目的通过对发病时间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头颅MRI的液体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图像的分析,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FVHs)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4.5 h之内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行MRI,包括FLAIR序列,所有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并经MRI证实存在头颈部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在入院12 h内行介入取栓治疗。入组患者按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两组:≤2分预后较好为A组,>2分预后较差为B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FVHs评分定义为ASPECTS评分的7个皮质区域(岛叶,M1~M6)每出现FLAIR血管高信号计1分,共计7分;侧枝循环级别评定遵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枝循环的评估系统:0级:没有侧枝血流到缺血区域;1级:缓慢的侧枝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的灌注缺陷;2级:快速的侧枝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的灌注缺陷,仅有部分到缺血区域;3级:静脉晚期可见缓慢但是完全的血流到缺血区域;4级:通过逆行灌注血流快速而完全的灌注到整个缺血区域。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FVHs评分与侧枝循环级别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FVHs评分(5.0±1.2 vs 3.9±0.9)及侧枝循环级别(2.9±0.7 vs 2.1±1.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管高信号征评分与侧枝循环级别呈正相关(r=0.364,P=0.03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脑侧枝循环级别轻度相关,FLAIR血管高信号征越广泛表明患者侧枝循环越丰富,临床预后越好。
2018年12期 v.9;No.78 893-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2 ] - 李世兰;牟安娜;车思雨;陈辉;宋清伟;刘爱连;李智勇;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技术检测糖尿病人群的心肌微循环的差异性情况。材料与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 T MR上行心脏IVIM成像的22例正常志愿者[男10例,平均年龄(46.22±14.26)岁]和12例糖尿病志愿者[男6例,平均年龄(58.83±14.40岁)]。采用b值(0、20、50、80、100、120、200、300、500 s/mm2)于左心室中间部短轴层面行IVIM扫描,测量IVIM的各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fast、ADCslow、f (fraction of ADCfast)],分析正常志愿者与糖尿病者之间心肌微循环的差异性情况。结果正常组与糖尿病组两者间左心室结构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ass)]和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者的ADCfast[(0.12±0.02)×10-3 mm2/s]显著低于正常志愿者[(0.15±0.02)×10-3 mm2/s],P=0.01。结论 IVIM成像有助于评估糖尿病人群的心肌微循环情况。
2018年12期 v.9;No.78 898-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1 ] - 吴莎莎;于晓军;李芹;陈永升;牛庆亮;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区分肿块型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9例,其中Luminal型31例,三阴性15例,HER-2过表达型13例。所有患者在穿刺活检或手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扫描。测量并记录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偏度、峰度、标准差、ADC_(mean)、ADC_(min)、ADC_(max)及多个百分比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各ADC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判断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Luminal型、三阴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偏度分别为0.625±0.703、0.516±0.595、0.024±0.650,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偏度与Luminal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uminal型、三阴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_(95%)值分别为1.058±0.396、1.106±0.316、1.386±0.307,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_(95%)值与Luminal型、三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44)。偏度鉴别HER-2过表达型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9;ADC_(95%)值鉴别HER-2过表达型与Luminal型、三阴性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720、0.744。结论 ADC直方图参数有助于区分肿块型乳腺癌分子亚型,对反映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肿瘤异质性有一定价值。
2018年12期 v.9;No.78 904-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8 ] - 魏巍;白岩;马伦;时少杰;王嫣;王梅云;
目的评价磁共振六回波Dixon快速肝脏脂肪定量动态监测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探讨治疗3个月后肥胖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1例临床诊断为肥胖T2DM的患者,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推荐的生活方式干预法配合阿卡波糖药物来减轻患者体重和控制血糖,治疗周期为3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六回波Dixon肝脏脂肪定量扫描。图像采集完成后,通过快速脂肪定量和手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对肝脏的平均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两种方式的定量结果进行Bland-Altman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治疗3个月后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自身体重、BMI和HbA1c变化的关联。结果 (1)两次扫描六回波Dixon肝脏快速脂肪定量结果与手工勾画ROI的测量结果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93、0.985,P<0.01)。前后两次检查快速定量与手工勾画ROI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99和1.23,95%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6~2.54和-0.81~3.28,两次20/21的差值均位于95%的一致性界限之内;(2)肥胖T2DM患者治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分数的变化与自身体重、BMI及HbA1c的变化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08、0.514、0.467,P=0.019、0.017、0.033)。结论磁共振六回波Dixon快速肝脏脂肪定量可简单、快速、准确地监测肥胖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并有助于揭示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自身体重、BMI和HbA1c变化之间的联系。
2018年12期 v.9;No.78 910-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44 ] - 张京刚;王鹏;邢伟;陈杰;吴俊宏;李东;吴安民;张大川;俞胜男;
目的分析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Xp11.2/TFE3 RCC)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20~75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p11.2肾癌患者的影像表现,1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检查。12例因体检偶然发现,4例因血尿发现,3例因腰痛发现。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内部特征,强化或摄取,侵犯或转移、TNM (Tumor NodeMetastasis)分期等。结果所有肿瘤均为单发,13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最大长径在1.7~11.7 cm。类圆形15例,不规则形4例;68%出现假包膜,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可见囊变(31.6%)、出血(52.6%)、钙化(15.8%),中度至明显强化6例(35%),轻度强化11例(65%),乳头状结节强化13例(76%),2例PET-CT均为低摄取。肾周淋巴结转移3例,肾静脉癌栓2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成人Xp11.2/TFE3 RCC女性稍多见,常见假包膜,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出血常见,强化低或低摄取,常表现为乳头状强化特点,术前影像为Xp11.2/TFE3 RCC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2018年12期 v.9;No.78 916-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6 ] - 彭峰河;沈秀芝;蔡建新;李艳翠;孔广起;彭如臣;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transition zone prostate cancer,TZ-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5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4例)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mp-MRI检查,包括T1WI、T2WI常规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strast-enhanced MRI,DCE-MRI)功能成像。两位医师依据PI-RADS V2对T2WI、DWI、DCE-MRI各独立序列及mp-MRI (T2WI+DWI)联合技术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医师PI-RADS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3)。T2WI、DWI、DCE-MRI及mp-MRI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914、0.887、0.773、0.927。经Medcalc分析,T2WI与mpMRI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余其他扫描方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扫描方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4.4%,78.0%、81.3%,78.0%、76.6%,92.7%、83.9%。结论基于PI-RADS V2的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8年12期 v.9;No.78 922-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8 ] - 司莉萍;宣锴;姚伟武;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大量影像诊断明确的膝关节软骨不同程度病变的磁共振图像,实现膝关节软骨评分的自动分类和分割并评价其准确性,具有监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590例膝关节磁共振3.0 T数据。自动分类数据557例;自动分割数据33例,其中27个数据用于训练,6个数据用于测试。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基于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即V型网络和Inception网络,进行自动分割和分类。软骨的分割由放射科医师进行手工标注,以进行比较。软骨的分类由放射科医师依据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hole-org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ore,WORMS)分区方法及Rech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自动分割精度的量化指标使用Dice相似性系数。结果所有膝关节骨骼自动分割的Dice相似性系数值(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value,DSC)均在0.90以上,膝关节软骨自动分割的Dice相似性系数值均在0.70以上,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自动分割方法能准确地分割膝关节骨骼和软骨。结论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膝关节自动分割和软骨病变分类的方法,V型网络和Inception网络展示了快速生成准确分割和分类结果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得到较准确的结果,有助于提取形态特征,具有监测和诊断OA的价值,为影像诊疗流程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8年12期 v.9;No.78 928-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