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丹凤;陈慧铀;张卫东;孙军;毛存南;苏文;王鹏;殷信道;
目的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信号特点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32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进行常规头颅MR扫描和MCA狭窄处黑血技术T1WI、T2WI扫描。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位置分为前壁、下壁、后壁、上壁;依据弥散加权图像上MCA供血区有无高信号分为急性脑梗死、无急性脑梗死。统计斑块的好发部位;比较急性脑梗死与无急性脑梗死之间高信号或混杂信号斑块数目的差异。结果 32例图像用于分析,斑块的分布情况为前壁13例、下壁7例、后壁4例、上壁4例,余4例为管腔完全闭塞,各分布部位的相应急性脑梗死例数为2、2、3、4,位于上壁或后壁的斑块较前壁或下壁斑块更易引起急性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急性脑梗死15例,T1WI或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有8例;无急性脑梗死17例,T1WI或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有2例,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血管前壁、下壁,但位于上壁或后壁斑块更易引发脑梗死;高信号或混杂信号斑块更多见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与其不稳定性有关。
2017年01期 v.8;No.5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48 ] - 代海洋;黎倩仪;李胜开;肖叶玉;吴仁华;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及LCModel后处理软件定量检测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代谢物特征并与正常发育儿童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3例孤独症患儿和14例正常发育儿童基底节区进行磁共振波谱采集,利用LCModel软件对波谱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相对于正常发育儿童,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Glx、Glu和Cho的绝对浓度以及Glx/Cr、Glu/Cr和右侧基底节区Cho/Cr比值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NAA绝对浓度较正常发育儿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A/Cr较正常发育儿童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MI绝对浓度和MI/Cr值较正常发育儿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患儿基底节区存在代谢异常,基底节区Glx、Glu和Cho浓度的增高以及NAA/Cr的降低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2017年01期 v.8;No.55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5 ] - 段筱璠;张辉;王效春;谭艳;秦江波;王乐;张磊;
目的探讨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扫描及多b值DWI扫描,其中低级别组(WHOⅠ~Ⅱ级)24例,高级别组(WHOⅢ~Ⅳ级)28例。测量肿瘤实质区的AQP-ADC值、常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AQP-ADC值、常规ADC值在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比较AQP-ADC值与常规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的AQP-ADC值高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的常规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组;肿瘤实质区AQP-ADC值、常规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高低级别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AQP-ADC值、常规ADC值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QP-ADC值为0.891,常规ADC值为0.778。结论 AQP-ADC值可以鉴别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且优于常规ADC值。
2017年01期 v.8;No.5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5 ] - 赵庆龙;刘天怡;杨诗琪;李露露;刘鹏飞;李国忠;王巍;崔英哲;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ISTA扫描,根据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基底节组(基底节区/基底节区合并基底节区外脑梗死)和非基底节组(不包含基底节区脑梗死),研究两组患者梗死同侧斑块在M1段血管壁的分布,斑块与胼胝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contrast ratio,CR),以及相关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5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伴有同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底节组:30例,非基底节组:22例),一共1560幅图像被研究,其中251幅图像包含斑块,基底节组的上侧壁斑块所占比例(37.74%)较非基底节组(10.26%)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基底节组的下侧(26.42%)及腹侧(13.21%)斑块所占比例较非基底节组的下侧(48.72%)及腹侧(33.33%)斑块所占比例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0.039)。基底节组斑块相对信号强度(CR)较非基底节组小(均值分别为0.8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相关临床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BMI、入院24 h NIHSS评分、卒中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W-3D-VISTA序列可以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相对信号强度,与非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中动脉M1段斑块更多分布于上侧壁,下侧及腹侧壁相对较少,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动脉斑块相对更稳定。
2017年01期 v.8;No.5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3 ] - 李林斌;李哲;陈佳杰;刘洁蓉;魏璇;李玮;王玮;李强;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相关的静息态脑功能特征。材料与方法 31例海洛因成瘾者参加本前瞻性纵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随访6个月后确定复吸组与非复吸组,分析两组大脑低频振幅差异,且分析差异区低频振幅值与复吸行为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复吸组相比,复吸组低频振幅值升高的脑区为右侧前扣带回、眶额回及颞中回,降低的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后扣带回、双侧梭状回及左侧顶下小叶。结论海洛因成瘾复吸者与非复吸者大脑神经活动存在明显差异,控制功能的下降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异常增加与复吸行为密切相关,这些异常功能特征对海洛因成瘾者复吸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17年01期 v.8;No.5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3 ] - 程健;吴文;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描绘慢性疼痛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Web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brainmap自建库至2016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f MRI研究。利用Icbm2tal软件将Talairach坐标统一转换为MNI坐标,依据ALE手册中数据录入方法将坐标数据分组录入,使用Ginger-ALE 2.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脑区ALE分布图。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389名慢性疼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慢性疼痛会导致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出现异常。选取岛叶作为种子点,研究发现:岛叶和楔前叶;岛叶和前扣带回;岛叶和后扣带回;岛叶和顶下小叶;岛叶和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均出现异常。结论静息态下慢性疼痛患者的岛叶与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反映出疼痛脑加工与感知觉辨认、认知和情绪相关脑区活动有关,为慢性疼痛下的神经认知模型提供了实证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疼痛与脑之间的联系。
2017年01期 v.8;No.55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8 ] - 李松涛;汪文胜;周全;邓达标;黄海涛;梁倩雯;成丽娜;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及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例,年龄3~24岁,平均13.8岁。幕上3例,分别位于颞极区1例,颞枕叶及顶叶各1例;幕下四脑室内和桥脑各1例,另1例跨小脑天幕。肿块呈囊实性2例,实性为主4例。MRI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FLAIR序列呈等、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后,2例强化不明显,4例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肿块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较轻。CT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呈等、稍高密度,其内可见钙化,囊性部分呈低密度。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根据肿瘤部位、边界、信号(或密度)、水肿、增强等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7年01期 v.8;No.5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7 ] - 高亚娟;孙万里;王伟;袁兰;
目的比较颈椎屈曲不同角度平山病患者的MRI表现,探讨颈椎屈曲角度的调节对平山病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9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使用自行研发的辅助诊断设备行不同屈曲位颈椎MRI检查,屈曲角度包括:0°(中立位)、25°、30°、35°、40°,观察不同屈曲位MRI三个典型征象显示情况:脊髓萎缩、背侧硬脊膜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测量不同屈曲角度硬膜外间隙最大矢状径(d)及同层面椎管矢状径(D),并计算d/D。结果平山病患者MRI特异性征象在屈曲角度25°及以上与屈曲0°存在差异(P=0.00),d/D平均值随屈曲角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35°时最大。结论屈曲位MRI检查可以影响颈椎背侧硬脊膜前移、脊髓萎缩、硬膜外间隙增宽等征象。
2017年01期 v.8;No.5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1 ] - 赵祖来;徐志勇;周玉末;鲜明;
目的对输卵管积液者应用CT和MRI影像学诊断的价值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诊治的输卵管积液6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方法和临床所用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为32例,前者用CT技术诊断,对后者用MRI技术诊断,观察及对比两组影像学表现和漏诊、准确概率。结果 CT诊断32例患者均是囊性肿块,其中22例(68.75%)边界清晰,双侧肿块4例(12.50%),位于左、右侧附件区分别为15例(46.88%)、13例(40.63%);MRI诊断肿块边缘较光整,外形呈S或C形腊肠样;观察组诊断漏诊概率均比对照组低,且诊断准确概率(96.88%)比对照组(78.13%)高(P<0.05)。结论输卵管积液借助MRI影像学诊断价值高,能够获得清晰影像学资料,减少漏诊发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概率,且于实际操作中可将两种技术联合使用,以发挥各自优势。
2017年01期 v.8;No.5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6 ]
- 张晓谦;李健明;张孟超;李小帅;刘云霞;
<正>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为一类中、外胚层发育异常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家族性和遗传性发病倾向[1],并非真性肿瘤,而多属斑痣性错构瘤[2]。3D-STIR-SPACE序列增强扫描即重T2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基础为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nar imaging,EPI)、敏感编码并行采集技术(sensitivity eneoded,SENSE)、短TI反转
2017年01期 v.8;No.5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4 ] - 赵闯绩;陈纲;
<正>患者男,67岁,右眼眼球渐进性突出1年半。患者1年半前发现右眼眼球突出,伴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04(不接受矫正)左眼0.5(-1.00DS-1.0)。眼球突出度:右眼26 mm左眼11 mm,眶距:105 mm。右眼眶上缘外侧可触及一光滑包块,大小约为20 mm×35 mm,质中、边界清,压痛(+),眼睑无红肿,眼球突出,向下方移位,各方位活动受限。MR
2017年01期 v.8;No.5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9 ] - 周丽明;王学建;邓飞虎;尹义;
<正>女,45岁,发现左下腹壁部包块9个月。9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下腹壁包块,约鸡蛋大小,未接受治疗;半年来包块进行性增大,门诊以"左下腹壁包块"收住入院。查体:左下腹近髂部扪及一质硬包块,大小约6 cm×5 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推动,无压痛。MRI:左下腹壁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隙见一类圆形团块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大小约6.2 cm×6.6 cm。轴位T1WI示肿块呈低信号(图
2017年01期 v.8;No.5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