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英;陈文新;田彤彤;叶靖;李洁;尹昳丽;吴晶涛;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步骤中去除与非去除全脑平均信号对功能网络连接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23例健康受试者接受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及前额叶背外侧区(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 LPFC)分别为种子区,用时程相关分析方法分别获取默认网络及执行网络以及其负相关网络;在其他图像预处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计算去除与非去除全脑平均信号时功能网络连接性在组内特征,及配对双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以PCC、d LPFC为种子区的组内分析显示能定位默认网络及执行网络,并能获得其负相关网络;经Alphasim校正的P<0.005统计阈值下的配对t检验发现,非去除较去除全脑平均信号的PCC、d LPFC正相关网络连接性在全脑水平显著增强。结论本研究证明了去除与非去除全脑平均信号两种模式预处理产生不同的脑网络特征,非去除全脑平均信号导致全脑功能连接性向正相关偏移。所以在体素水平的脑网络分析中,全脑平均信号的预处理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建议在国内的相关磁共振脑功能连接分析研究中同时展示去除与非去除全脑平均信号的结果。
2016年12期 v.7;No.54 897-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3 ] - 常飞霞;黄刚;樊敦徽;徐香玖;马小梅;王平;沈雯怡;
目的以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为参照标准,应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Dixon)技术测量腰椎椎体脂肪信号强度并计算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来评价椎体骨密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腰椎体查患者36例,纳入腰1-4椎体(144个)。所有患者均分别行DXA检查及腰椎MR检查,以DXA腰椎椎体T值作为金标准,使用WHO的诊断标准,即T值≥-1.0 SD为正常,-1.0~-2.5 SD为骨量减低,≤-2.5 SD为骨质疏松;同时在MRI图像上测量并计算腰1-4椎体的信号强度(T2脂相像)及FF,骨髓脂肪FF计算公式:FF=[Mfat/(Mfat+Mwater)]×100%,式中Mwater、Mfat分别指水像及脂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总像素信号强度值,以此来评价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技术预测骨质疏松的能力。结果 36例患者144个椎体,按照T值进行分组,骨量正常组58个,骨量减少组28个,骨质疏松组58个,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椎体脂相信号强度分别为100.2±20.1、156.1±56.3、211.9±84.6。FF分别为:(31.1±6.2)%、(53.3±7.6)%、(77.8±7.2)%。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比较,腰椎T2脂相信号强度及脂肪分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体脂相信号强度与DXA呈负相关,两者相关系数r=-0.64,P<0.01,脂肪分数与DXA呈负相关,两者相关系数r=-0.93,P<0.01。结论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通过测定腰椎信号强度并计算脂肪分数,可以反映椎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对骨质疏松做出初步诊断,对于评估腰椎骨密度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16年12期 v.7;No.54 902-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31 ] - 李大创;黄海波;尹晓林;周亚丽;管俊;覃明;黄桂雄;
目的定量评估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TM)患者心肌和肝脏铁沉积,探讨肝脏T2*、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预测心铁过载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3.0 T磁共振梯度多回波序列扫描基因确诊并满足要求的地中海贫血患者113例,测量其心肌和肝脏T2*值,所有受试者扫描前后7 d、间隔1 w实验室两次检测血清铁蛋白。对心肌T2*、肝脏T2*、SF分度诊断并应用秩相关分析3者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肝脏T2*<0.70 ms、SF>2500μg/L时预测心铁过载及SF>300μg/L预测肝铁过载诊断效能及最佳阈值。结果 113例TM患者的铁沉积分度诊断如下:心肌正常94例,轻度6例,中度10例,重度3例;肝脏正常13例,轻度31例,中度29例,重度25例,极重度15例;血清铁蛋白正常1例,轻度48例,中度17例,重度35例,极重度12例。秩相关分析显示心肌T2*-肝脏T2*(r_s=0.267,P=0.004)、心肌T2*-SF(r_s=-0.63,P=0.000)、肝脏T2*-SF(r_s=-0.641,P=0.000)三者间轻中度相关但无规律性。以心肌T2*<10 ms诊断心铁沉积异常,肝脏T2*<0.70 ms、SF>2500μg/L预测心铁过载准确性分别为0.788和0.833,敏感度分别为80.0%、73.3%,特异性分别为70.4%、63.3%;以肝脏T2*<3.57 ms诊断肝铁过载,SF>300μg/L预测肝铁过载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15.4%。结论在一定范围内,MRI T2*扫描可直接定量体内器官铁沉积,心铁过载、肝铁沉积、SF三者间轻中度相关但无规律性;以肝脏T2*、血清铁蛋白预测心肌铁异常价值较低,而血清铁蛋白预测肝铁过载尚不可靠。
2016年12期 v.7;No.54 909-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14 ] - 吕茜婷;陈勇;李珊玫;葸燕燕;朱凯;马文东;陈宇欣;高知玲;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 ADC)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3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常规序列及b值为50、500、1000 s/mm~2的MR扩散加权序列检查,测定不同b值下瘤体、正常肠壁的ADC、e ADC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比较同一分化程度肿瘤不同b值间ADC、e ADC值的差异以及同一b值不同分化程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否阳性的肿瘤间ADC、e 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直肠癌在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上,均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b值为50、500、1000 s/mm~2的瘤体平均ADC值分别为(2.732±0.805)×10~(-3) mm~2/s、(1.226±0.195)×10~(-3) mm~2/s、(1.042±0.228)×10~(-3) mm~2/s,瘤体e ADC值分别为(0.097±0.058)mm~2/s、(0.304±0.055)mm~2/s、(0.363±0.070)mm~2/s,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e ADC值则升高。不同b值条件下,瘤体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e ADC值则相反,b值为500、1000 s/mm~2的序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时,P=0.03,F=4.123;b=1000 s/mm~2时,P=0.001,F=10.797);除b=1000 s/mm~2中神经侵犯阳性组平均ADC值较阴性平均ADC值高外,其余组神经脉管侵犯阳性结果组平均ADC值均较阴性组ADC值低。进行不同b值下瘤区ADC值与其分化程度Spear_son相关性分析,当b值为1000 s/mm~2时,病变ADC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_s=0.742,P<0.05),而与e ADC值呈负相关(r_s=-0.630,P<0.05);b值为1000 s/mm~2的病灶的ADC值诊断直肠腺癌效能较佳。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及e 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脉管癌栓受侵情况,ADC值可作为早期检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2016年12期 v.7;No.54 915-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66 ] - 张永成;俞胜男;陈杰;孙军;邢士军;陈铜兵;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TSS)鉴别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 RCC)和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病例(其中p RCC12例,CRCC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SWI上的ITSS根据形态分为出血和微血管。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比较SWI上p RCC和CRCC的ITSS主要结构、瘤内血管和出血灶数目及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TSS4种评价指标鉴别p RCC和CRCC的诊断效能。结果 21例RCC中18例肿瘤内可见ITSS。p RCC的ITSS主要结构的评分显著高于CRCC(P<0.05)。p RCC的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显著高于CRCC(P<0.05)。p RCC的瘤内出血灶数目显著多于CRCC(P<0.05)。p RCC(100%)瘤内出血的出现率显著高于CRCC(66.67%)。瘤内出血灶数目鉴别p RCC和CRCC的阳性预测值(100%)和特异性(100%)最高,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鉴别p RCC和CRCC的阴性预测值(87.50%)和敏感性(88.89%)最高。结论通过分析比较ITSS的主要结构、瘤内出血灶和血管数目及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SWI可作为评价p RCC和CRCC之间结构差异的有效手段。
2016年12期 v.7;No.54 92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14 ] - 何永红;林祺;詹泽娟;阮聪华;汤琅琅;陈金银;邓燕芳;黄珍欢;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MR动态增强扫描。(1)测量ADC值:在DWI b=800 s/mm~2上获取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内取3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_(mean)。(2)将采集到的动态增强图像输入后处理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_(ep)和V_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比较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K~(trans)、K_(ep)和ADC_(mean)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颈癌组ADC_(mean)、K~(trans)、K_(ep)、Ve均值分别为:(0.8600±0.1608)×10-3 mm2/s、(2.6650±1.4750)/min、(4.0369±2.1073)/min、0.4875±0.2336;健康组ADC_(mean)、K~(trans)、K_(ep)、V_e均值分别为:(1.3495±0.1543)×10-3 m m2/s、(0.9086±0.4922)/min、(1.3689±0.5214)/min、0.4204±0.2771。直线回归分析:ADC_(mean)与K~(trans)、ADC_(mean)与Kep、K~(trans)与Kep间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V_e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进一步分析ADC_(mean)和K~(trans)、Kep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效能,当阈值为-0.6时,ADC_(mean)、K~(trans)和Ke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100%,98%和75%,100%和90%。结论宫颈癌的ADC_(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_(ep)能作为癌肿影像学诊断可靠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2016年12期 v.7;No.54 926-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58 ]
- 张玲艳;张培丽;张学凌;周俊林;董驰;
目的探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8例病灶均靠近脑表,其中7例单发,颞叶皮质-皮质下4例,顶叶皮质2例,枕叶皮质1例,侧脑室1例,1例多发,额顶叶多发病灶。边界清楚6例,边界模糊3例。瘤周轻度水肿7例,中度水肿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均匀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均匀信号6例,3例呈不均匀混杂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均匀强化6例,明显坏死囊变3例,明显出血3例,脑膜尾征1例。病理上边界清楚7例,坏死囊变3例,出血3例。免疫组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Vim)染色均为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达30%~50%。结论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好发的表浅部位、瘤周水肿轻、边界清楚等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016年12期 v.7;No.54 93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0 ] - 高博;彭如臣;石逸杰;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3例X线片无骨折但临床怀疑肩袖损伤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用1.5 T MRI机检查,观察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MR上的影像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与手术结果对比,计算准确率。结果 33例中肩袖损伤20例(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5例(合并肩袖损伤10例)。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前MR诊断准确率分别约为95.0%、71.3%。结论肩关节MRI扫描对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肩袖损伤者中至少半数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和影像应予重视。
2016年12期 v.7;No.54 937-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