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滨;王振常;
2012年度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共有头颈部影像学论文178篇,其中正式发言59篇,展板和电子展示119篇。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眼、耳、鼻、咽喉、颈部等多个方面,涵盖了CT、MRI、超声、核医学领域中多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如:能谱CT、PET/CT、PET/MRI、MR弹性成像等。作者主要对其中热点如面部移植以及鼻咽、腮腺、眼部、颈部等的MR成像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期望对今后的相关影像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013年03期 v.4;No.21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9 ] - 李亮;冯朝燕;Jinxiang Yu;Oguz Akin;王良;
第98届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 2012)在美国芝加哥召开,该届大会共收录与前列腺相关的论文共58篇,以MRI为主,超声、PET等技术在前列腺中的的论文相对较少。这些论文主要关注于不同成像技术间的组合和优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对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前列腺影像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013年03期 v.4;No.21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5 ] - 刘士锋;冯卫华;徐文坚;
2012年度北美放射年会(RSNA)共有骨关节系统影像学研究论文约500余篇,其中关节影像学研究论文达200余篇,关于髋、膝、踝、肩、腕等关节软骨、周围韧带、肌腱损伤、关节病变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等方面研究较多,其中关节软骨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MRI新技术对损伤后软骨改变、软骨修复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于四肢末端小关节及关节微结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为诊断RA的新技术研究。此外,对关节US的研究较前增多。作者对以上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今后关节影像学研究提供帮助。
2013年03期 v.4;No.21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6 ] - 彭芸;胡迪;
从儿童及胎儿神经、儿童胸部、儿童心血管、儿童腹部、儿童骨骼肌肉、儿童剂量、儿童虐待、儿童介入治疗及其他、儿童影像学展望9个方面对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2012年会上发表的儿童影像学研究文章进行综述。
2013年03期 v.4;No.21 1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6 ]
- 潘诗农;
<正>达沃斯国际放射诊断课程(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Course Davos Excellence in Teaching,IDKD)是一个国际性的高级放射诊断培训课程。2013年4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DAVOS)举办了第45届达沃斯国际放射诊断课程会议,本期主要针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全球45个国家的11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我国骨关节影像学专家一行八人首次参加了这个会议。Donald Resnick教授等40余名国际著名骨放射专家应邀参会、讲座。
2013年03期 v.4;No.21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1 ] <正>第四届全国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研讨会暨河南省第五届磁共振临床应用研讨会拟定于2013年9月13-15日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州国际饭店召开。此次会议由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联合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科分会、中国现代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共同主办。同期召开磁共振成像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和审稿专家会议。征文通知如下。
2013年03期 v.4;No.21 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7 ] -
<正>由滨州医学院、磁共振成像杂志社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现代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分子影像学齐鲁国际论坛,定于2013年9月26~29日在烟台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到会作专题报告,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青年论坛、合作研讨)。现在开始征文,欢迎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踊跃投稿及参会。参会者可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
2013年03期 v.4;No.21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5 ] <正>近年来,我国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些先进技术和新方法已经或正在应用于临床,极大推动了影像医学的发展,但尚有许多技术难点和理论基础丞待解决。由《磁共振成像》编委会、大连大学和大连市医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胸部影像新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将于
2013年03期 v.4;No.21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6 ] -
<正>4月18日上午,第二届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研讨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胜利开幕。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天坛医院前任院长戴建平教授致开幕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樊建平院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捷教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郭
2013年03期 v.4;No.21 21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5 ] - 张敏鸣;
<正>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海外华人磁共振2013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将于2013 年6 月27至30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这将是医学影像界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的主题
2013年03期 v.4;No.21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4 ]
- 汤易;刘影;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在早产儿、足月儿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HIBD患儿40例,早产儿、足月儿各2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10 d内行T1WI、T2WI、FLAIR、DWI、SWI序列扫描。分析图像,区分每例主要损伤类型,统计分析胎龄、窒息程度对损伤类型的影响。结果基底核团损伤15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7例),多见于早产、足月重度HIBD患儿。单纯室周白质缺血性损伤9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2例),见于早产、足月轻-中度及重度HIBD患儿。室周出血性损伤5例早产儿,见于轻-中度及重度早产HIBD患儿。皮层及分水岭区白质损伤7例足月儿,见于足月产轻-中度HIBD患儿。弥漫性损伤4例足月儿,见于足月重度HIBD患儿。胼胝体损伤15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8例),可见于早产、足月及轻-中度、重度HIBD患儿。脑干、小脑及海马损伤共7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4例),见于重度HIBD患儿。结论 HIBD患儿胎龄、窒息程度不同,MRI表现出典型的损伤类型差异。
2013年03期 v.4;No.21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47 ] - 白敏;郭茜;吴林;徐金法;狄玉进;
目的探讨MR的常规扫描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非增强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arterial ischaemic stroke,AI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例有临床症状且同时行MRI检查并确诊为AIS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同时行MR常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T2-FLAIR)、DWI和3D TOF MRA扫描。结果 18例患儿7例发病前有感染史,3例有外伤史,1例合并布卡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1例合并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例有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MRI共检出梗死灶53处,DWI示16例存在急性期病变。9例为多脑叶梗死,4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无脑梗死病灶。MRA检查示15例患儿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8例为局限性的血管病变,7例为烟雾病。共检出血管狭窄34处,血管闭塞3处。结论 MR常规扫描序列和DWI结合非增强3D TOF MRA可全面评价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和血管狭窄的程度及发病时间。
2013年03期 v.4;No.21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5 ] - 吴裕强;林祺;兰玉华;唐平太;陈金银;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1例,女11例,均行T2WI、T1WI、FLAIR、DWI、T1WI增强扫描及磁敏感加权像(SWI)和氢质子MRS(1H-MRS),10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检查。结果 22例中病灶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额颞叶4例、颞枕4例、额顶1例、枕叶1例、小脑1例;其中单病灶19例,多病灶3例。常规MRI表现:(1)形态均不规整,占位效应20例 ;(2)病灶内明显坏死19例;(3)出血:明显5例,少量2例;(4)边缘模糊不清17例;(5)周围水肿:轻度4例,中度6例,重度6例。增强表现:呈不均匀强化,内壁厚薄不均或花瓣状17例。表观扩散系数(b=1000s/mm2):肿瘤实质区为0.850×10-3mm2/s~1.278×10-3mm2/s。SWI:瘤内磁敏感效应(ITSS)I级2例,Ⅱ级7例,III级13例。1H-MRS:肿瘤实质区NAA波显著减低,Cr波下降,Cho波明显增高,Cho/NAA比值6.18±1.97,Cho/Cr比值4.65±2.21,12例出现明显Lip峰。周围水肿区Cho波增高。病理组织学:多形性星形细胞,细胞核异型增生明显,核分裂活跃,明显浸润性生长,明显的坏死和血管增生是最显著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结论多模式MRI能显示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内部结构、瘤周纤维束改变、细胞密度、代谢物浓度等诸多信息,对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2013年03期 v.4;No.21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90 ] - 任慧鹏;张雷;任转琴;陈涛;王晓虎;李静;李莉;苟晓光;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的R2*值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进行头颅常规MRI、DTI、多回波采集的重度 T2*加权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同时选择22例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研究(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并将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分别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分别测量PWML病灶、病灶对侧及正常新生儿病灶对应部位的R2*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组病灶、病灶对侧及正常早产儿的R2*值分别为7.458±2.463、5.708±2.277、4.024±0.940,足月儿组分别为8.609±2.461、6.621±2.072、5.250±1.526,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PWML病灶比病灶对侧、正常新生儿的R2*值均高,其中新生儿病灶与正常新生儿间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测量R2*值在新生儿PWM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3年03期 v.4;No.21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8 ] - 王萍;颜志平;陈丙丁;邝菲;饶志远;苏素联;
目的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与病理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F(12例原发,2例复发)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平扫,4例病灶呈稍高密度,8例呈等密度,2例呈稍低密度;边界清晰3例,模糊9例;增强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未见包膜。MRI 检查,4例病灶局限于单一肌肉,10 例累及多块肌肉;3例肿瘤境界清楚、有不完整包膜,11例境界不清、无包膜、边缘呈爪状生长;与肌肉比较,病灶平扫T1WI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10例,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的差异主要反映了病灶的组织学成分的不同,MRI 比CT更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2013年03期 v.4;No.21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4 ] - 吴昆华;王天朝;梁虹;龚霞蓉;戴敏方;谢旭华;张虹;陈渝晖;毕国力;
目的评价3.0 T MR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膝关节早期软骨病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高场强MR成像仪分别对膝关节病变组(A组)和健康对照组(B组)各100例进行MR T2 mapping成像,将膝关节软骨分为11个区(股骨内侧中区、内侧后区、外侧中区和外侧后区,胫骨内侧前区、内侧中区、内侧后区、外侧前区、外侧中区和外侧后区、髌骨软骨面区),测量其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44.39±15.28) ms,B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31.70±8.33) ms,A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值与WORMS评分具有的相关性(r=0.405~0.847,P<0.01)。结论 MR T2 mapping成像可以有效反应早期关节软骨损伤T2值的变化,是评价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有效手段。
2013年03期 v.4;No.21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0 ] - 李红敏;蒋忠仆;李杰;李立;
目的探讨MRI和MR静脉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特征。材料与方法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都经MRI 平扫和2D-PC法MRV。结果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中,MRI SE序列确诊11例,3例急性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诊。MRI表现静脉窦内短T1、长T2信号,血栓形成的静脉窦闭塞、充盈缺损。结论 MRI与MRV联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一种最佳方法,MRV是当前无创性、准确、敏感、理想的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补充方法。
2013年03期 v.4;No.21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30 ]